侵权假冒的今起上“黑名单”公示

制售假茅台、“拉菲”,利用互联网非法收售药品,制售假劣名牌箱包……一直以来,市场上层出不穷的“李鬼”让消费者和正规商家饱受其害。6月1日起,一项新的规定有望对“李鬼”形成威慑:全国县以上行政执法机关,对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需主动在2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开。
 
今年2月,国务院批转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依法公开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的意见(试行)》,明确了信息公开的内容、时限、方式、程序及监督管理等措施。这标志着全国统一的侵权假冒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制度正式建立。
 
此次信息公开的内容包括: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被处罚的自然人姓名,被处罚的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违法的主要事实,处罚的种类和依据,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执法机关名称和日期等。
 
行政执法机关主要通过政府网站公开处罚信息,也可以选择通告栏、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公开。
 
除公开违法案件信息,下一步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的重点部署还有哪些?
 
相关部门表示,2014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将针对药品、农资、建筑材料、汽车配件等重点产品以及侵犯知识产权的重点领域开展系列集中整治:
 
一是打击假劣汽柴油专项行动。二是打击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三是加强商业秘密保护。

                                                                                                                                                                                                                                                                                     转载:重庆时报